中国乒协释放重要信号,开放态度迎接外乒高手参与乒超联赛

赛事背后探索 2025-08-18 10:20:00

2018年刘国梁担任中国乒协主席后,乒超开始逐渐放开邀请外国选手参加比赛,甚至曾组建“世界职业联队”参与比赛,尽管当时没有日本选手加入。随后,中日协商逐渐解决分歧,日本选手再次在乒超比赛中亮相。

以2024年为例,在乒超联赛中有3名日本选手参赛,其中包括木原美悠、松岛辉空等主力选手,以及一位较不知名的三木隼。

2025年,刘国梁卸任中国乒协主席,王励勤接任,并推出更大规模改革,延长比赛时间、划分四个阶段进行比赛,同时更加向外开放,吸引更多外国高水平选手参加。

与木原美悠、松岛辉空相比,今年比赛的张本美和、平野美宇在日本队中地位更显突出,对国乒构成更大威胁。与去年参赛的韩国选手安宰贤等人相比,今年加入的申裕斌可谓韩国乒乓球的佼佼者,这表明乒超联赛对外国选手的容纳度逐渐提高。

当前,中国乒乓球面临着外战压力增大、年龄层次建设不足等问题,因此大胆引进外国选手参加乒超需要勇气。一些球迷和网友担心张本美和等人会通过中国联赛“窥探”技术,威胁到中国队在奥运会、世乒赛等大赛中的表现。

以上担忧有一定合理性,但也有球迷认为,允许外国选手参加乒超从未导致国乒外战失败。相反,2017年国乒对日本选手的失败反而成为禁止外国选手参加乒超的原因。

许多人认为,商业联赛如乒超应与国际大赛区分开来,其主要目的是拓展乒乓球市场价值,无需与国家荣誉挂钩。将二者强行结合反而会引发许多问题,包括严重影响该运动的商业发展模式。

近年来,越来越多中国乒乓球运动员出国参赛,从前国手、非国手,到现役国手,再到奥运冠军樊振东加盟德甲,这是否说明国内乒超缺乏吸引力呢?

成功的商业联赛,如日本T联赛、欧洲德甲和欧冠联赛一直吸引全球优秀选手参加,提升了比赛曝光度,具有良好的宣传效果,同时并未明显影响各协会备战世界大赛。

从最近几年的发展趋势看,中国乒超联赛显然正朝着更“国际化”的方向发展。对于这种变化,大家如何评价?欢迎留言参与讨论!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